日期: 2025/07/29

深度打卡 WAIC 2025 之后,叶老师有话说!

“5 小时直播探展,2 天深度交流,日均 3 万步,看过 40+ 大模型,90+ 机器人……聊聊我看到的 WAIC 2025。” ——仙工智能联合创始人叶杨笙

轮式人形机器人:爆发前夜已至

在 WAIC 2025 现场,轮式人形机器人实景应用占比远超足式人形机器人。

当足式人形还在演示走路、跳舞时,轮式人形已在展示搬箱、拣货、叠衣、陪伴互动打麻将……深入工业与生活场景。

当前轮式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周期信号已经逐步明确:与 2018 年移动机器人爆发前夜极为相似。参考移动机器人的发展路径:
🌟 2014-2015 年:初创潮涌现

🌟 2018-2019 年:技术验证井喷期

🌟 2020 年后:供应链成熟引爆规模应用


轮式人形机器人正在复刻这一轨迹,当前已进入技术验证期,预计明年将有小场景落地,2-3 年内可实现稳定应用。仙工智能最初入局便坚定选择轮式人形机器人路线。



本次 WAIC 2025 现场,轮式人形机器人演示了精准流畅的物料台地面搬运能力,得益于其强悍的大脑——仙工智能专为具身智能研发的一体化控制器 SRC-5000,支持人形机器人「手眼足」一体化控制,可以实现毫秒级协同,是动作高度精准与协调流畅的关键保障。


轮足机器狗:效率与稳定的最优解

展会上另一大亮点是形态多样的机器狗,捡垃圾、区域巡检、互动表演、大型救援……应用多样。

装载了仙工智能控制器的四足机器狗化身「扔掉遥控器的巡检战士」,实时自主构建展区 3D 环境地图,自主导航运行。



轮足机器狗趋势明显,多款展品在爬楼梯、斜坡等场景中表现优异,姿态稳定且效率倍增。轮足结构不仅越障能力更强,又通过轮式快速移动,实现 90% 场景高效覆盖,有望成为应用主流。

仙工智能将持续聚焦于控制系统,通过自主导航与运动控制的深度融合,为机器狗装配强悍大脑,让表演级动作转化为工业级能力。


技术之困仍待突破

双臂迷思:被闲置的「奢侈品」

以 WAIC 出现最多的零售展示区为例:工作人员发布开门指令,人形机器人往往仅用单臂执行取货动作,另一臂闲置。

在这种场景状态下,或许我们应该思考,传统的复合机器人是否已经足够满足场景需求?实际应用中,够用比炫酷更重要,效率为王,单臂或许更加实用。

灵巧手困局:自由度协同之难
灵巧手自由度通常保持在 6 个以上,协同控制难度加大。目前灵巧手的应用存在三大困境:技术模型缺失;真实数据匮乏;应用场景不明。若想实现灵巧手的真正应用,可能还需要等待大模型技术的进一步突破。

遥操幻觉:30% 成功率的真相
人形机器人遥操数据采集困难且质量存惑,例如人形机器人缺乏腕关节,导致采集动作与人类自然行为存在本质差异,生成的数据脱离真实场景;且仅具备基础反馈单元,缺少各类触觉、力觉、温度等感知,导致遥操失误或出现多余动作。


人形机器人什么时候能真干活?

高可靠、高泛化的控制系统,才是机器人进化的核心驱动力。

智能机器人真正落地,远不止是场景、成本、数据的竞争。机械创新固然带来新机遇,但实现真正的智能化,底层控制技术的突破才是根本。这就像自动驾驶的发展路径,必须从 L1、L2 的基础功能稳步进阶做起,不能起步便追求 L4、L5 的超级泛化,在高可靠基础之上,才能逐步实现泛化和高阶智能。

专注自身优势,才能加速行业进步,仙工智能将加速进化基于 AGI 的机器人大脑,实现让智能机器人没有门槛,加速具身智能落地,最终让人形机器人能真干活!

“展会最真实的脉动,往往藏在被忽略的技术细节与产业博弈中,看见最真实的行业挑战,反而对未来更加充满期待。”——叶杨笙。